7月10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获悉,江苏多条铁路建设有了新进展。南沿江城际铁路太仓段主体施工全部完成、江阴站站房正式完成整体的结构封顶;沪渝蓉(北沿江)高铁建设项目扬州东站站场项目首个地质勘探孔顺利开钻;沪苏湖铁路全线唯一轨枕场正式投产。
日前,南沿江城际铁路太仓段主体施工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桥面系施工,为下一步铺轨做准备。跨郑和东路108米连续梁是南沿江城际铁路太仓段梁体建设的最后一个施工点,在今年5月完成了合龙。目前,整个南沿江城际铁路太仓段的铁路桥面断在此处,截断面未来将与沪苏通铁路二期上海四团段接通。当前,中铁上海工程局南沿江城际铁路十标项目部正全面加快桥面护栏、电缆槽等附属设施的施工,努力为下阶段铺轨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北沿江高铁引入南沿江城际铁路太仓地区同步实施工程也在加快建设,目前联络线已开始架梁。
南沿江城际铁路太仓段是太仓“5+1”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使太仓与沿江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对太仓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近日,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站房正式完成整体的结构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全面转入屋面钢结构施工阶段。
新建江阴站是南沿江城际铁路与盐泰锡常宜铁路共用车站,站房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车场规模为4台10线,是南沿江城际铁路面积最大站房和目前在建的全国铁路县级市顶级规模的站房。站房以“江尾海头、巨轮启航”为设计理念,融入江阴“河网纵横、江河交汇”的地域元素,立面水波浪般一直在变化的外遮阳穿孔铝板,如同一副巨大的中国山水画,凸显了江阴独特的人文气质。江阴站站房南侧紧邻新长铁路线,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站前、站后、地铁及市政配套同步建设,施工场地狭小、现场交叉作业面多、安全风险高、施工组织难度大。自去年10月中旬进场以来,南京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带领建筑设计企业克服疫情影响,采取春节期间不停工、现场生产24小时连轴转、倒排重要工期节点等措施,全力确保工程建设有序、高效推进,历经8个月的紧张施工,顺利实现站房整体的结构封顶,累计浇筑混凝土11万立方米,完成产值5.10亿元,占总投资9.84亿元的52%。疫情期间项目部采取封闭化管理,对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等区域实行包保责任制,管理人员签订疫情防控责任书,确保疫情防控责任到人、管理到点,有效实现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江阴站集高铁、普铁、市域轨道及城市客运于一体,是江阴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南部高铁新城的核心工程,建成后将推动江阴有效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沪宁一小时都市圈。
近日,沪渝蓉(北沿江)高铁建设项目扬州东站站场项目首个地质勘探孔顺利开钻,标志着该站场项目前期工作拉开序幕。7月4日,扬州段勘测定界和交桩放线工作全面完成,达到了北沿江高铁先行用地组卷前期工作的序时要求。
扬州东站站场位于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连淮扬镇铁路扬州东站西侧。地质勘探的实施,将为高铁及扬州东站站场下一步桩基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勘测定界和交桩放线工作全面完成后,沪渝蓉(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工程建设指挥部将对接相关资质单位,对先行用地范围内的青苗、沟渠、道路等附着物进行现状调查,并签订补偿协议,为土地组卷的推进奠定基础。
近日,伴随着机器发出的轰鸣声,混凝土缓缓注入轨枕钢模,沪苏湖铁路汾湖轨枕场双块式无砟轨枕正式生产序幕拉开,标志着沪苏湖铁路全线唯一轨枕场正式投产,将为下一步无砟轨道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沪苏湖铁路汾湖轨枕场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承担全线万根双块式轨枕的预制任务。轨枕场计划于2022年9月初开始供应双块式轨枕,2023年7月完成全部生产任务。轨枕场设置HSL-2000轨枕自动化生产线套模具,按每天两班生产,最大生产能力可达1600根/天,月最大产能4.8万根。存放场面积达20亩,最多可存放轨枕12万根,可满足需求。该轨枕场以建设智慧工厂、实现智慧管理为目标,采用的双块式轨枕智能生产线以物理系统、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传感、智能识别、精准定位等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成功应用4大软件系统与8大智能工位配合的联动生产功能,能轻松实现箍筋自动加工、钢筋桁架智能焊接、脱模剂自动喷涂、混凝土自动布料振捣、模具智能码垛、智能蒸汽养护、自动脱模、3D智能检测及喷码、自动码垛、自动喷淋养护等关键工序无人化生产,减少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极大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人工管理成本。通过建立数字化智慧工厂,还可建立起完备的智能化质量控制程序,实现对质量的全过程管控。
沪苏湖铁路东起上海市,途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至浙江省湖州市。线公里,铁路正线等级为高速铁路,双线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