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首先是思想,是对环境、行业、组织、业务、能力等综合因素的深度思考和决策选择。但思想是流动的,是无序的,只有战略思想,不能形成系统的战略体系,无法落地,那对公司的发展助力并不大,从战略思想到战略体系搭建完成,是组织战略的必经之路。
从战略以一门管理科学兴起,观点与思想成为主要载体,战略十大流派都有其核心观点与主流思想,从迈克尔‧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到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再到明茨伯格的战略5P,尽管流传广泛,知名度高,但更多是概念或观点,聚焦与思想层面,并不能用于指导企业实践。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战略规划缺乏权威的方法论支撑,大都采取“环境分析-目标制定-策略计划”的步骤,通过PEST、SWOT等传统工具进行战略的制定,或者借鉴麦肯锡、波士顿等著名咨询公司的战略咨询报告,照猫画虎制定本公司的战略,不管是否有价值,也不管这个战略是否能执行,反正洋洋洒洒一大篇PPT,各种分析工具都有,数据图表丰富,美轮美奂,成就感还是挺强的。
只是这样的战略只是在“抄作业”和“做练习”而已,并无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把战略简单定义为去哪里?在哪里?如何去?三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怎么样回答这三个问题才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核心。
IBM开发的BLM模型,经华为引入并实践,同时在华为的光环加持下,近几年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战略管理方法论,几乎到了谈战略必谈BLM的地步。
本文并非介绍BLM的结构与各模块使用,类似的文章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百度。从本人的实践层面,我想和大家谈一谈BLM模型实践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与应用这个工具。
BLM模型涵盖战略制定、战略解码以及战略执行三大模块,也是战略管理体系的三大核心内容,结构性非常好,便于使用者建立对战略管理的系统思考。
战略首先是逻辑,逻辑上成立,现实中未必能达成;逻辑上不成立,实践中必然不会成功。所以,从这个方面讲,战略就是地图。地图是逻辑性很强的工具,一旦决定去哪里,首先明确身在何处,然后在地图上规划路径,并最终做出选择。BLM模型的各模块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是极佳的战略规划工具。
通过BLM模型,企业中高管共同掌握一套工具,使用同一种语言,可以越来越好的统一大家的思想,相对更容易达成团队共识。
在年初或年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能够使用战略研讨会的方式,以BLM模型为核心工具展开战略研讨,为公司的战略方向出谋划策,在大家的讨论与碰撞中,对公司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为年度战略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BLM模型一方面能够用于制定公司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不断的思考与应用,可以训练我们每个人的战略感,从而建立并提升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毋庸讳言,若无法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不能具备更高远的战略视野,那进步与成长的空间会非常有限,BLM能很好的让我们提升眼界,提高格局。
BLM模型涉及的范围十分普遍,对企业的管理基础有较高的要求。BLM模型涵盖外部环境洞察、内部能力分析、业务组合设计、组织架构设计、企业文化重塑、梯队人才建设以及领导力与价值观,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包含在内,对管理团队的能力及企业管理基础要求非常高,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
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会发现BLM模型并不容易掌握,一旦某个模块理解不到位,很容易走入误区,从而偏离正确的方向,应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正是由于BLM模型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模块内容无显著的优先级排序,轻易造成我们没办法抓住重点,就像散落了很多线头,要找出那根主线却很难。
如果不能抓住主线,就没办法实现“纲举目张”的效果,战略的牵引作用就不明显,战略价值无疑会大幅度的降低,这是BLM模型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BLM模型要和业务结合,否则,各模块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和枯燥,不太好理解,而一旦和业务结合,每个模块如何结合?产出是什么?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驾驭能力。
如果不能和业务结合,BLM模型就变成了“做练习”,不当真,不能指导实践,学得再好,练得再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那么,如何应用BLM模型才能价值最大化呢?掌握以下三点,BLM模型会变得重点突出,易于掌握。
BLM模型设计的要素很多,除了战略制定,在战略执行中还涉及到企业文化、组织设计、人才队伍、领导力等,机会涵盖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每个环节都要介入,显然不现实,根据笔者的经验,BLM模型中战略部分要重于执行部分。
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先有战略再有执行,而是执行牵涉的点和面太多,很难归纳与总结,而且执行部分每个环节都是很开放的“大词”,很不容易掌握,同时,战略与执行之间,BLM模型缺少了重要的衔接部分:战略解码,假如没有解码,执行就缺少抓手。所以,根据笔者的经验,执行部分可以暂时忽略,而是集中精力将前端的战略制定部分搞透彻。
BLM模型的第一步,还是要把大结构搞明白,聚焦重点内容,而非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笔者认为,BLM模型中战略部分最重要的环节是市场洞察,找寻公司发展的机会点,正是战略的入口。公司发展的机会在外部,内部只有问题,关注外部并不是简单的环境分析,而是“洞察”,也就是需要确定外部市场中有哪些战略机会能为企业所用。
市场洞察主要是通过“五看”——看环境、看行业、看客户、看竞争、看自己来进行,公司所处行业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比如房地产、新能源、农牧业等,宏观环境的洞察就很重要;而客户导向显而易见的行业,比如消费品、移动互联网等,市场、客户的真实需求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等要素的洞察则是关键。
市场洞察重点是关注机会,而不是威胁,因为机会与威胁本身很难区分,就像我们大家常常说的“危机”,有“危”也会有“机”,两者是辩证的关系,难以下定论,机会点的捕捉,真的要靠企业家的直觉与勇气,最后还要大胆做决策,到了这一步,工具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在公司战略方向的决策上,工具只是辅助,关键是企业家精神。
找到公司发展的战略机会之后,战略要回答的第二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机会,实现战略目标?这实际是考验公司的战略路径规划水平,机会虽好,但往往转瞬即逝,抓不住或速度太慢,都不是战略,战略需要找到达成的路径与打法。
战略规划的路径要围绕业务而展开,公司要确定采取什么样的业务组合?采用什么样的创新模式?相对应的资源与能力如何建设?这个部分是最难的地方,也是BLM模型最吸引人的环节。“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此时要抛开原有的模式与想法,围绕成熟业务、发展业务以及种子业务构成的业务组合,进行创新性的路径规划,然后再进行资源与能力的匹配。
业务组合的创新模式,一般有四种策略,业务增长、产业链延伸、基于核心能力的业务扩展以及业务多元化布局,企业可根据所处行业及自身特点,选不一样的创新模式。同时,BLM模型执行部分的“关键任务”环节,就是要把创新模式转化为可执行的年度重点任务。
BLM模型是非常好的训练中高层管理者构建系统思维的良好工具,它的逻辑性与框架感很强,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而且应该把重点聚焦于战略部分的市场洞察与创新焦点环节,将公司业务运用BLM模型走一遍,会让我们对宏观环境、行业、客户、业务以及创新等概念有更清晰的认知,如果形成习惯,会更好的提升中高管的战略思维,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战略思想更为丰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